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非洲创业实录>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东美“西进运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东美“西进运动”(1 / 4)

锡格马林根划算,东非也很划算,东非在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方面本身就不高,之前修建铁路时很大一部分白嫖了1873年经济危机时期全球过剩的钢铁产能。

现在东非大大小小钢铁厂投产,满足自身需求已经不成问题,至于人力成本,修建这条铁路和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东非借助七十年代的十年完成了钢铁,铁路等相关产业的有关布局,在这两个领域应该说已经和俄国在同一水平线上,量已经足够,就是质量比较粗糙。

而在东非想办成事,钱是一方面,物资调配也是一方面,年百万吨的钢铁产能,东非国有企业东非钢铁和东非铁路两个公司,都已经成为各领域的托拉斯企业。

而同时期的英美钢铁产量是一百三十多万吨水平,这个水平是不如经济危机之前的,1873年经济危机至少导致两国三分之一钢铁企业破产,现在经济又持续低迷。

而东非则相反,在整个七十年代,东非经济野蛮式发展,大量收购欧美破产的钢铁企业和生产机器,通过举国体制和恩斯特对东非矿产资源的了解,使得整个东非钢铁企业迅速成长,并在世界占有重要份额。

而最直观的受益者就是东非的军工企业和铁路企业,至于其他领域对钢铁的需求也是无比旺盛的,典型的就是在七十年代,东非的农业器械在用料和质量上上了一个层次,助推了东非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释放,给东非各个工程铺垫了基础。

随着七十年代结束东非铁路产业步入正轨,实际对钢铁的需求减弱,更多的钢铁产能进一步进入其他领域,甚至可以向国际市场出口。

所以现在东非的钢铁产量横向对比其他国家,实际上是过剩的,如果东非是自由市场国家,那东非钢铁产业一定会大规模破产重组,而东非一直实行计划经济,造成东非实际上国家整体状态依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