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五十四章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功于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四章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功于斯(2 / 11)

在讨论大明海权衰弱的时候,人们往往聚焦于成祖文皇帝吃独食,海贸所获尽归内帑引得广泛反对;聚焦于朝廷的懒政,一刀切的矫枉过正;聚焦于劳民伤财,征调了过多的军兵民,参与到造船、护卫等事之中;聚焦于东南沿海的遮奢户们为了私门之利,鼓噪反对风力舆论。

谭纶谈到了一个被人忽略的点儿,效率。

郑和带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最少也要两年的时间才能返回一次,永乐、宣德年间的七下西洋,肩负的使命实在是太多,既要宣扬国威,又要荡涤海疆,也要沟通海外番国,还要兴办官厂,既有军事使命、也有外交使命、还有政治使命,而赚钱的经济使命,反而是排在最后的一个使命。

在成祖皇帝龙驭上宾之后,仁宗登基的时候,下西洋活动,随着香料不断涌入大明,已经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甚至变成了赔本赚吆喝之事。

“各家干各家的活儿,戎事交给水师衙门,外事交给使臣封舟,赚钱的买卖交给商舶,分工明确,则各司其职。”谭纶再次补充了自己关于开海的想法,一个船队身兼数职,并不能一次把事情办完,反而因为一件事,耽误了其他所有事儿,而且戎事重要?还是政事重要?还是外事重要?

“大司马所言极是。”王国光斟酌了一番谭纶的话,十分认可谭纶所言,万历年间的官船官贸,规模的确小,但是它赚的不见得少,因为周转更快,货物来往更加快速的缘故,专门负责赚钱的官船,要比永乐、宣德年间赚的更多。

张居正认真的琢磨了下,在官船官贸的奏疏上,汇总各方意见,写好了浮票,张居正作为帝国首辅,赞同在海事活动中,进行更进一步的分工,以提高效率。

大明皇帝支持下的开海新政,仍然在持续推进之中,皇帝新政和张居正新政,共同构成了万历新政,这两个新政是不同方向,是不同人物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