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历史军事>大人,得加钱> 第六百九十七章 第九次议政王公大臣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九十七章 第九次议政王公大臣会议(1 / 5)

九月初八,黄历显示诸事皆宜,是个好日子。

看着朝升的初阳,老富点了点头,将《时宪书》随手丢给老妻,命备轿前往宗人府。

帽子王初选会场就定在宗人府,此地在皇城边上,位于鸿胪寺和钦天监中间,职责掌天子九族宗族名册,凡宗室不管是红带子还是黄带子,都有玉牒于宗人府登记。

也就是只要名字入了宗人府的档桉,那生是爱新觉罗的人,死是爱新觉罗的鬼。

同时,理论上也获得了大清皇位的继承权。

宗人府的一把手宗令,也就是爱新觉罗一族的族长打设立那天起就以和硕亲郡王充任,前任宗人府的宗令是简亲王丰讷亨。

最早被谣言蛊惑开始怀疑皇帝身世,进而派人前往海宁秘密调查,之后更是在老富扇动下串连几位帽子王带兵革乾隆命的就是这位帽子王,其老祖是国初的郑亲王济尔哈朗。

也是大清唯一不是太祖传承,而是太祖兄弟传承的帽子王。

丰讷亨被诛后,宗令一职空了半年多,六月的时候经老富提议,由和硕怡亲王弘晓接掌宗令一职。

弘晓是乾隆的嫡亲叔伯兄弟,当年先帝与十三爷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十三爷死时先帝沉痛悼念之余,特意颁下谕令:“吾弟之子弘晓,着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除让弘晓承袭怡亲王外,还封弘晓的兄长弘晈为宁郡王。

一门两王,不可谓不皇恩浩荡。

然而乾隆登基后对怡亲王这一系却是极近疏远,动辄敲打恐吓,只差把怡亲王给削爵才肯干休,为了避祸弘晓这些年躲在府内不敢问事,时日久了倒像是个大文豪。

据说早年间写《石头记》的曹雪芹同十三爷家关系密近,因此弘晓家里抄录了《石头记》原版,但为避祸不敢刊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