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顶点小说>武侠修真>成为了道医之后> 隋朝六高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隋朝六高僧(1 / 3)

一、阇那崛多

阇那崛多,属于印度佛教传播至中国,特定的佛教发展过程之一,译经阶段的外籍僧人。他本是印度犍陀罗国人,在北周时期跟随师傅一起到中国弘扬佛法,在那个时期将佛教经典翻译成汉文,是传播佛学最基本的途径。阇那崛多也不例外,到了长安以后,他们一众僧人在草堂寺一边传播佛学,一边翻译经文。但是,北周武帝为了扩充军备,打压当时富有的僧众集团,便下令所有僧人还俗耕种,大肆破坏寺庙,阇那崛多不得已便离开了长安。

后来,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代周立国以后,不但废止了北周时期的禁佛政策,更是大力弘扬佛法。于是,又派人将阇那崛多请回了中国,住在隋朝的皇家寺院,长安大兴善寺。当时的大兴善寺,本来就是帝都最大的佛经翻译场地,精通佛法的阇那崛多的到来,更是为译经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再次来到长安一直到他去世的近20年间,共组织翻译经书192卷之多,成为了隋朝佛教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铭记的一位大德高僧。

?

二、达摩笈多

达摩笈多,同样是隋朝着名的译经师之一,同时他还是隋朝名头响当当的“开皇三大士”之一,作为到中国传播佛学的南印度罗啰国人,他同样是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才于公元590年形单影只地到达长安。

笈多大师,达到长安之后,同样是住在皇家寺院,大兴善寺当中。开始的时候,他只是辅助阇那崛多进行经文翻译工作,同时根据自己所学向中国的僧人讲解佛学义理。后来,隋炀帝杨广单独为他,在洛阳的上林苑建造了一座经书翻译馆,直到他去世,经书翻译工作和佛学传播工作,始终在坚持,不但学佛的僧人对他推崇有加,周围的百姓更是对其尊重异常。几十年间,笔耕不辍、日以继夜,在他的带领下,共翻译经书达到9部46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